n133058

科学探索

太阳好大!

太阳好大!

太阳好大!
生万物首日云合4%生万物4%啊生万物4%​​​

生万物首日云合4%生万物4%啊生万物4%​​​

生万物首日云合4%生万物4%啊生万物4%​​​
中国商业航天与美国商业航天差距很大,这是事实。很多人没搞清“中国航天”与“

中国商业航天与美国商业航天差距很大,这是事实。很多人没搞清“中国航天”与“

中国商业航天与美国商业航天差距很大,这是事实。很多人没搞清“中国航天”与“中国商业航天”的区别。中国航天是国家队,而中国商业航天则是商业性质,就像当初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一样,虽然有国家扶持,但最终得靠自己盈利。咱先看看美国商业航天,SpaceX那可是相当厉害。你看它的“猎鹰9号”火箭,凭借可重复使用技术,把发射成本大幅压低。2023年美国境内约90%的太空轨道发射任务都是由SpaceX完成的。再看看“星链”卫星网络,不仅为美国多个政府机构提供高速互联网,还和美国国防卫星技术关联密切。这说明美国商业航天已经形成了一个很成熟的生态系统。再说说中国商业航天,这几年发展也挺快的。“十四五”期间,中国商业航天实现了从技术攻坚到产业生态构建的系统性突破。2024年,中国商业发射任务次数达到33次,卫星入轨量186颗,比2021年增长了不少。不过呢,和美国比起来,还是有差距。比如说发射成本,中国1公斤的卫星发射成本大约是1万美元,而美国“星链”的发射成本更低,SpaceX发射单颗低轨卫星的成本仅为75万美元左右。还有卫星数量,截至2023年5月,美国卫星占全球在轨运营卫星的68.58%,而中国只占8.3%。这差距可不小啊。而且在应用层面,美国的“星链”已经开始提供商业服务了,中国的卫星直连手机、太空旅游等消费级市场还不太成熟。技术方面,美国的SpaceX已经有成熟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猎鹰9号”都不知道发射回收多少次了。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呢,虽然也在搞可重复使用火箭,像星际荣耀、蓝箭航天等公司也在努力,但目前还没有特别成熟的产品。政策支持上,美国NASA从2004年就开始号召私营企业开发航天运输服务,还搞了“商业载人计划”,让SpaceX这样的企业迅速发展。中国呢,虽然也有政策支持商业航天,但在具体的实施和配套措施上,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说啊,中国商业航天和美国商业航天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不过呢,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速度也很快,而且有国家的支持和资本的涌入,未来还是很有潜力的。只要继续努力,缩小差距也不是没有可能。
感受一下太阳活动的威力有多么巨大。单独看,似乎不起眼,其实每一次喷发的规模,都比

感受一下太阳活动的威力有多么巨大。单独看,似乎不起眼,其实每一次喷发的规模,都比

感受一下太阳活动的威力有多么巨大。单独看,似乎不起眼,其实每一次喷发的规模,都比地球大得多!
短短十多天内,中国成功发射的数枚火箭,都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一张“太空巨网”正在

短短十多天内,中国成功发射的数枚火箭,都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一张“太空巨网”正在

短短十多天内,中国成功发射的数枚火箭,都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一张“太空巨网”正在加速形成!7月30日的时候,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露了一手。它成功把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长八甲可不是一般的火箭,它是在长征八号的基础上改进来的,专门为了中低轨道巨型星座组网发射而生。你看它,全箭总长超过50米,起飞重量约371吨,推力也相当可观。有了它,卫星组网的速度那是大大提升。紧接着,8月4日,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也不甘示弱。它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这长征十二号可是我国首款4米级单芯级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12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6吨,妥妥的商业航天主力军。而且这次发射的卫星是由民营商业航天公司银河航天承担研制的,卫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还结合了机器人合舱工艺,能实现批量化并行测试,这效率杠杠的。然后到了8月13日,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又登场了。它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把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送入了太空。长征五号乙可是大型低温运载火箭,起飞推力超1000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的运载能力,再加上远征二号这个目前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常规动力液体上面级,这组合简直无敌,能执行多种轨道发射任务,一箭一星、一箭多星都不在话下。你看啊,这短短十几天,不同的火箭纷纷出手,每次都能精准地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些卫星可都有大用处,它们正在一起编织一张巨大的“太空巨网”。就比如说之前发射的千帆极轨03组卫星,它们是“千帆星座”的第三批组网星,未来这个星座可是要拥有一万多颗卫星呢。这些卫星就像是把通信“基站”建到了太空,以后不管是偏远地区,还是海洋、航空等传统网络很难覆盖的地方,都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服务了。中国航天这一波操作,那真是相当厉害!不同的火箭各司其职,齐心协力,让这张“太空巨网”越织越大,越织越密。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感受到这张“太空巨网”带来的巨大变化啦!
美国科罗拉州出现“触手兔子”,专家称不会传染给人类但建议远离。正常的兔子脸上

美国科罗拉州出现“触手兔子”,专家称不会传染给人类但建议远离。正常的兔子脸上

美国科罗拉州出现“触手兔子”,专家称不会传染给人类但建议远离。正常的兔子脸上除了五官之外是没有其他多余的“部件”的,但是在美国科罗拉州,近年人们发现,一些野兔的脸上,长出了很多犹如“触手”一般的赘生物,使原本看上去很漂亮的兔子,变得让人毛骨悚然!这些兔子因为感染了一种叫棉尾兔乳头瘤的病毒,脸上才会长出这些多余的“触手”出来。虽然看上去对它们的正常活动并没有影响,但脑袋上多了这么多无用的玩意出来,总不是个好事。也不知道其它没有长这种“触手”的兔子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反正我看了后觉得非常肉麻,起鸡皮疙瘩。目前只在美国科罗拉多发现了这种脸上长“触手”的兔子,这说明什么问题?这些年来,美国这地方可是经常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玩意出来啊,这次甚至连野兔也遭了殃?
你会不会对欧洲的“文明”失望?在很多人心目中,欧洲是人类最文明的地方,但实际上

你会不会对欧洲的“文明”失望?在很多人心目中,欧洲是人类最文明的地方,但实际上

你会不会对欧洲的“文明”失望?在很多人心目中,欧洲是人类最文明的地方,但实际上却让很多人非常失望。看看下面四张照片,所谓的欧洲淑女绅士们,如同刚刚走出丛林的猴子一样,对遍地垃圾视若无睹。这是真的欧洲还是假的欧洲?
【地震与火山爆发存在高度关联性】UTC8月13日21时31分,堪察加

【地震与火山爆发存在高度关联性】UTC8月13日21时31分,堪察加

【地震与火山爆发存在高度关联性】UTC8月13日21时31分,堪察加半岛东海岸附近、距堪察加边疆区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257公里处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约51公里。7月30日堪察加半岛发生8.7级地震之后,该地区的克柳切夫火山从7月31日即开始喷发,火山灰高度一度达到12000米。很显然,克柳切夫火山恢复活动与此次强震有关,是在释放强震累积的多余能量。比较有意思的是,此次5.5级地震之后,也是地震后第二天,堪察加地质学与火山学研究所发布消息称,克柳切夫火山已停止喷发,火山口在本次喷发期形成了新的渣锥。很显然,克柳切夫火山停止喷发与此次5.5级地震相关,地震释放了火山喷发的剩余能量,使火山喷发停止!也就是说,地震可以激发火山喷发,地震也能让火山停止喷发并进入休眠状态。
【美国惊现触手兔子专家警告远离】不能称作“惊现”吧?这个话题里的“触手兔子”和之

【美国惊现触手兔子专家警告远离】不能称作“惊现”吧?这个话题里的“触手兔子”和之

【美国惊现触手兔子专家警告远离】不能称作“惊现”吧?这个话题里的“触手兔子”和之前在美国、德国和瑞典一直流传着的“鹿角兔”的传说其实都是一回事。据说“鹿角兔”是已灭绝的侏儒鹿和一种杀人兔的杂交品种。在传言中,“鹿角兔”拥有让人不可思议的能力,当遇到危险时,它们甚至会用鹿角搏斗,还能发出男人的声音来躲避追捕。事实上,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所谓的“鹿角兔”,人们目击到的鹿角兔其实是感染了乳头瘤状病毒的野兔而已。当兔子感染乳头瘤病毒时,脸上或头上便会长出良性肿瘤,看起来很像鹿角或是犄角。也就是所谓的“触手”~这种病毒会导致赘生物在动物头部或头部附近生长,进食的能力会受到不断生长的肿瘤的干扰从而饿死。虽然目前不认为这种病毒会传播给人类或宠物,但是看到这类兔子的话还是远离它们,不要去碰它们。科学大院
好家伙。我是万万没有想到,月亮就在这里面。

好家伙。我是万万没有想到,月亮就在这里面。

好家伙。我是万万没有想到,月亮就在这里面。
天哪噜,连胖五都加入发射中国星链的队伍中了,大家没有觉得奇怪吗?一方面我们并不看

天哪噜,连胖五都加入发射中国星链的队伍中了,大家没有觉得奇怪吗?一方面我们并不看

天哪噜,连胖五都加入发射中国星链的队伍中了,大家没有觉得奇怪吗?一方面我们并不看好星链,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也在大力发展星链了,而且发射这么密集,甚至连胖五都拉出来干活了。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圈地!不管有用没用,先把地盘占到再说。以前我们就是吃过这方面的亏。甚至连北斗也差点没有搞成,就是因为太空频道问题。看到美国星链现在几乎天天掉卫星,就知道所谓卫星互联网其实就是一个圈钱的项目,马斯克圈了华尔街的钱,在太空中占了一个好位置,而且在俄乌战争中展现了它的价值,有实用价值但并没有多高。最关键是只要它占了这个位置,别人就占不了了。这才是我们也必须急着去占这个位置的根本原因。反正我现在先卡位,至于以后怎么弄,以后再说。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看到我们登月他们心急如焚的原因,不过他们急也没有用。他们去不了。以后我们说了算。卷,不是一件坏事。你不卷别人,别人就会卷你,你想躺平都不可能。
【地震与火山爆发存在高度关联性】UTC8月13日21时31分,堪察加

【地震与火山爆发存在高度关联性】UTC8月13日21时31分,堪察加

【地震与火山爆发存在高度关联性】UTC8月13日21时31分,堪察加半岛东海岸附近、距堪察加边疆区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257公里处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约51公里。7月30日堪察加半岛发生8.7级地震之后,该地区的克柳切夫火山从7月31日即开始喷发,火山灰高度一度达到12000米。很显然,克柳切夫火山恢复活动与此次强震有关,是在释放强震累积的多余能量。比较有意思的是,此次5.5级地震之后,也是地震后第二天,堪察加地质学与火山学研究所发布消息称,克柳切夫火山已停止喷发,火山口在本次喷发期形成了新的渣锥。很显然,克柳切夫火山停止喷发与此次5.5级地震相关,地震释放了火山喷发的剩余能量,使火山喷发停止!也就是说,地震可以激发火山喷发,地震也能让火山停止喷发并进入休眠状态。
如果人是猿类进化来的,为什么地球上没有新发现猿类进化变人路上的半猿半人(即半成品

如果人是猿类进化来的,为什么地球上没有新发现猿类进化变人路上的半猿半人(即半成品

如果人是猿类进化来的,为什么地球上没有新发现猿类进化变人路上的半猿半人(即半成品)的怪物?如果人是猿类进化来的,那么,地球上会有其它生物也处在变化的半成品。但怎么都没发现?
警惕人造子宫:消解女性价值的伦理隐忧当科技试图将生育从女性子宫转移到实验室玻

警惕人造子宫:消解女性价值的伦理隐忧当科技试图将生育从女性子宫转移到实验室玻

警惕人造子宫:消解女性价值的伦理隐忧当科技试图将生育从女性子宫转移到实验室玻璃罐,这场被包装为“解放女性”的技术革命,实则暗藏掠夺女性生命底牌的深层危机。生育对女性而言,从来不是简单的生理功能,而是与生命深度联结的神圣体验——子宫内的心跳共鸣、营养传递、情感互动,构成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命纽带,这是女性不可替代的生命尊严所在。人造子宫将孕育简化为工业流程,用机械装置替代母体,本质上是对生命孕育神圣性的消解。更危险的是,它可能彻底改写女性价值定义:当繁衍可批量“生产”,女性的自然孕育能力会被视为“低效”,进而削弱其在生命传承中的主体地位。职场歧视、家庭价值边缘化等问题可能借“科技替代”之名加剧。从伦理层面看,人造子宫暗藏反人类风险:胎儿“定制化”可能开启优生学潘多拉魔盒,生命起点的技术干预更会摧毁敬畏自然的价值观。科技不该掠夺女性的生命底牌,而应守护生命本真的尊严。
这是什么动物?今天和朋友来河边钓鱼看到这只动物游来游去,这只动物有翅没有脚,尾巴

这是什么动物?今天和朋友来河边钓鱼看到这只动物游来游去,这只动物有翅没有脚,尾巴

这是什么动物?今天和朋友来河边钓鱼看到这只动物游来游去,这只动物有翅没有脚,尾巴很长,不知道是什么动物?至今还是第一次见,真的太神奇了,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有133亿年历史的最古老黑洞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天文学

有133亿年历史的最古老黑洞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天文学

有133亿年历史的最古老黑洞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捕捉到宇宙大爆炸后仅5亿年就已存在的超大质量黑洞。它的质量相当于3亿个太阳的质量,刷新了迄今发现最古老黑洞纪录,为揭开宇宙黎明时期的奥秘打开了新窗口。研究团队发现星系CAPERS-LRD-z9呈现独特的“小红点”特征。这类诞生于宇宙婴儿期(前15亿年)的星系通常体积紧凑、色泽红艳且异常明亮。进一步研究发现,超大质量黑洞是CAPERS-LRD-z9星系中意外亮度的来源,且该黑洞的质量估计为太阳的3亿倍。该黑洞也是目前已确认的最遥远的黑洞。
今天的太阳和云都好漂亮哦​​​

今天的太阳和云都好漂亮哦​​​

今天的太阳和云都好漂亮哦​​​

寒武纪的小作文最重要的不是是否真实,而是是否有人相信。昨天寒武纪大涨20%,起

寒武纪的小作文最重要的不是是否真实,而是是否有人相信。昨天寒武纪大涨20%,起源于一个小作文,说是公司在某厂商预定大量载板订单、收入预期大涨。晚上寒武纪就紧急辟谣了。其实这个事情最重要的不是小作文是否真实,而是是否有人相信。在牛市环境下,有好消息就上涨甚至暴涨,是因为有人相信,或者愿意相信;在熊市环境下,有好消息经常高开低走,甚至连高开都没有。所以炒股而言,天时非常重要,天时对了,事半功倍,天时不对,事倍功半。去年是熊转牛,今年是牛市中期,明年是牛转熊,这个周期内,小工匠坚决不空仓,最低保持4成仓位,从去年924到现在已经盈利104%。牛市,就要选择最有进攻力的组合,我前两周把创业板50ETF出掉,新买入了更加具有进攻性的创成长ETF。错过这一次,下一次牛市就是2028年或者2029年了,明年到下一次牛市之间,小工匠将选择保守策略。
奇瑞?意思是捷途和星途不算我的了是吧

奇瑞?意思是捷途和星途不算我的了是吧

奇瑞?意思是捷途和星途不算我的了是吧
为什么中国的空间站好像每次只能上3个人,而国际空间站却能挤十几人? 麻烦看官

为什么中国的空间站好像每次只能上3个人,而国际空间站却能挤十几人? 麻烦看官

为什么中国的空间站好像每次只能上3个人,而国际空间站却能挤十几人?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在很多人眼里,太空探索就像一场比拼谁家“房子”大、谁能“塞”进更多人,国际空间站体重超400吨,最多时能住13人,听起来确实像个太空巨无霸,相比之下,中国空间站“天宫”还不到它一半的重量,常驻人数起初只有3人,看上去像个“迷你太空旅馆”,但如果真拿显微镜去看,谁更先进,谁更实用,答案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先来看看人这个因素,国际空间站是16个国家合资建造的,每次有航天员上去,就像多国联合出差,人多了,热闹是热闹,可问题也跟着扎堆,2021年,有一次上面挤了11个人,不得不有人睡在仓库里,还有人睡在飞船座位上,别说休息体验差了,站内二氧化碳浓度都飙升,氧气循环系统压力倍增,搞科研的时间只能被压缩,反观中国空间站刚建成那会儿,只安排了3人驻守,虽然人数不多,但舱内配置刚好匹配,睡袋、卫生间、工作台一应俱全,不用挤也不用抢,效率反而更高,等到问天实验舱对接之后,才将常驻人数扩展到6人,还能实现两个乘组短暂交会,交接过程平稳过渡,没有丝毫混乱。这背后其实体现了中国航天的一种思维方式:不求“人多”,只求“人好”,不是说技术不能一次上6个、8个航天员,而是要先看空间站的承载能力和支持系统是否能跟得上,如果硬塞人进去,不但生活质量下降,科研也可能被拖累,这种“热闹”完全没有意义,中国航天宁愿慢一点,也要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实。说到科研,就不得不提空间站里的“黄金地段”——加压舱空间,国际空间站虽然大得惊人,但真正能用来做实验的地方,其实只占了不到三成,原因之一是各国为了展示自己的技术,不断往空间站里堆设备、装模块,结果导致空间利用率并不高,中国空间站的加压舱体积虽然小一些,但科学实验柜的占比超过七成,几乎“寸土必争”,天和核心舱内的110立方米空间,有70%以上都被实验设施占据,连走廊上的墙面都被用来装载科学设备,科研人员设计之初就明确目标:空间站不是用来“摆设”的,而是要成为真正的太空实验室。更让人惊叹的是,中国空间站在细节管理上的精致程度,站内所有物资都贴有二维码,航天员只要扫一扫,就能知道物品的位置、使用状态,甚至剩余量,就连一包太空饼干吃到第几块,都有记录系统自动更新,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避免了物资浪费,相比之下,国际空间站曾经出现过多次物品“失踪”事件,甚至有重要设备被塞进角落多年后才被找到,200多件物品的“神秘失联”,让航天员不得不每月抽时间大扫除,原本用来做科研的时间被无奈挪作“找东西”。供电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关键问题,国际空间站使用的是早期硬质太阳能电池板,能量转化效率大概在15%左右,中国空间站采用的是新一代柔性太阳翼,转换效率接近30%,两片电池翼的发电功率超过100千瓦,可以同时支持多个实验平台运行,这就像一个人带着智能手机去太空旅行,而另一个人还在用功能机,不是不能用,但效率差了一大截。除了硬件配置,空间站的构建方式也说明了两者的不同路径,国际空间站的模块是由十几个国家分别制造、分别发射,然后在太空中组装起来的,这样做虽然能整合资源,但也带来了大量兼容性问题,比如美国的设备使用英制螺丝,而俄罗斯的使用公制螺丝;日本的实验柜插头插不上欧洲的插座,一台实验设备在地球上也许很普通,但到了太空里一旦接口不对,就变成了一堆“高级废铁”。中国空间站则从头到尾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和标准统一,从天和核心舱开始,每一个接口、每一种设备都按照统一规范制造,后续对接的问天、梦天实验舱,甚至未来可能扩展的模块,全部可以无缝衔接,这种前瞻性的设计理念,不仅提升了建设效率,也为将来的升级和国际合作打下了基础。说到合作,这也是中国空间站未来的一大亮点,虽然建设完全靠自己完成,但中国并没有关起门来搞科研,近年来,已经与巴基斯坦、沙特、埃及等多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将接收越来越多的国际实验项目,而且航天员培训系统也在同步开放,未来可能会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在“天宫”上班,这种“从自主走向开放”的路径,是建立在强大技术基础上的自然延伸,而不是某种政治作秀。对比之下,国际空间站的未来却显得有些尴尬,由于各个模块的设计寿命逐渐到期,漏气、老化、系统故障成了常态,曾经为了修复一个微小裂缝,俄罗斯航天员反复出舱好几年都没彻底解决,现在已经确定,整个空间站将在2031年前退役,意味着人类将暂时失去一个长期有人值守的太空平台,而在那个时候,中国空间站不仅还在运行,还可能成为地球上空唯一的科研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