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33058

新能源

买宝马再等等?中年男人“梦中情车”,断崖式降价18万以前提起宝马5系,那可是不少

买宝马再等等?中年男人“梦中情车”,断崖式降价18万以前提起宝马5系,那可是不少

买宝马再等等?中年男人“梦中情车”,断崖式降价18万以前提起宝马5系,那可是不少中年人的“梦中情车”,40、50万的价格往那一摆,妥妥的身份象征,过年开回家都特有面子。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去年还卖将近44万的车,如今26万就能开回家,有的4S店销售甚至明里暗里表示“价格还有空间”。即便26万给的是贷款价,算上利息、手续费等等实际价格得再加几万,也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价格,降价幅度堪比“腰斩”。按理来说这个价格已经很有诚意了,可事实是,销量依旧不容乐观。2025年第一季度宝马国内销量同比下滑17.2%,2024年宝马5系同比跌了35%,被同级的奔驰E级和奥迪A6L甩到后面。这就奇怪了,曾经的“香饽饽”咋突然没人要了?说白了想下手的车主担心价格还要降,买早了怕吃亏。而且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必再执着于某几个品牌。宝马如果仅仅依靠降价,而不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上下功夫,就很难真正打动消费者。看看现在的汽车市场更直观。16万的比亚迪汉,续航超700公里,智能驾驶、大屏交互全配齐。理想L8直接上六座加空气悬架,30万级就能拿下。反观宝马,就算降价,配置和智能体验上跟新能源车比还是差一块。消费者也会算账,同样的钱,买新能源车能享受到更好的体验,为啥非要盯着老款油车?而且现在大家都怕“狼来了”。宝马去年还嘴硬说“不参与价格战”,甚至给部分车型涨了几万,结果不到一年就“打脸”降价,谁知道这次降完会不会再降?手里攥着钱的消费者,自然想再等等,没人愿意当“冤大头”。为了自救,宝马也开始“讨好”中国市场,把研发中心搬到上海,还跟华为、阿里合作搞智能技术,计划2030年推全电动车型。但这些动作能不能见效,还得打个问号。毕竟国产新能源车已经在30万级市场站稳了脚跟,比亚迪、问界、蔚来这些品牌,不管是技术还是口碑,都积累得不错,宝马想“后来居上”,恐怕没那么容易。最惨的还是老车主和二手车市场。刚买宝马5系不到一年,车就贬值18万,换谁都得心疼;二手车市场更夸张,宝马5系三年保值率从65%跌到52%,以前“豪车保值”的神话,现在彻底碎了。这也给想买豪车的人提了个醒:现在买传统燃油豪车,不仅要考虑性价比,还得担着贬值快的风险。其实也不光是宝马,16万买奥迪,17万买路虎,奔驰更夸张,买GLC300L送A200L,传统豪车的价格壁垒早已坍塌。说到底,传统豪车降价不是偶然,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新能源浪潮已经把汽车行业的“老规矩”改了,以前靠品牌、靠发动机就能赢,现在得靠技术、靠体验、靠性价比。如果传统豪车还不快点儿转型,早晚得被市场淘汰。至于咱消费者,现在选择多了,更该理性。不管是宝马还是国产车,只有适合自己、性价比高的,才是最好的。
又是一台“传统大厂”能闭眼买的燃油车工信部新车目录一汽丰田全新卡罗拉改脸了,就

又是一台“传统大厂”能闭眼买的燃油车工信部新车目录一汽丰田全新卡罗拉改脸了,就

又是一台“传统大厂”能闭眼买的燃油车工信部新车目录一汽丰田全新卡罗拉改脸了,就当是全新普锐斯吧大v聊车汽场全开新能源大牛说看看能对胃口么各位​​​
油车换电车两年,这两年让我认清现实,电车取代油车真的很难,5年之内是做不到的,年

油车换电车两年,这两年让我认清现实,电车取代油车真的很难,5年之内是做不到的,年

油车换电车两年,这两年让我认清现实,电车取代油车真的很难,5年之内是做不到的,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电车,70、80年代的大多数人对新能源汽车存在一些偏见,他们更愿意选择油车,就目前来讲,新能源电车还存在着几个“致命的缺点”,电池安全,续航,快充技术,后期电池成本,新能源电车销量快速增长与“免购置税,绿牌”政策上的扶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未来可能是油电共存,多种能源表现方式的局面。#油车##电车##用车#
排在蔚来后面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有点悬了

排在蔚来后面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有点悬了

排在蔚来后面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有点悬了
GL8还是你GL8!9月第一周销量超2090辆,继续稳坐MPV头把交椅!其中新能

GL8还是你GL8!9月第一周销量超2090辆,继续稳坐MPV头把交椅!其中新能

GL8还是你GL8!9月第一周销量超2090辆,继续稳坐MPV头把交椅!其中新能源车(陆尚+陆尊)占比超60%!看来“油老虎”变“电老虎”,霸气不减当年啊![吃瓜]全新GL8陆尊这波表现是真亮眼:售价:33.99-39.99万元(全系艾维亚,豪华感拉满)销量:上市即热销,环比增长40%续航:1450km综合续航(北京到上海不加油/充电都行[doge])+202km纯电续航黑科技:行业首个5C超充混动MPVGL8陆尚则主打亲民家用,24.99-28.99万的价格,满足家庭刚需。一边是高端新能源MPV市场的强势占位,一边是家用市场的稳固基本盘,GL8这“两条腿走路”,想不火都难啊![666]大家觉得GL8新能源化这步棋走得怎么样?你会考虑入手一辆“电动头等舱”吗?评论区聊聊~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因为可以打垮日本的最后一根骨头。比亚迪从电池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因为可以打垮日本的最后一根骨头。比亚迪从电池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因为可以打垮日本的最后一根骨头。比亚迪从电池起步,王传福把这优势用到汽车上。他看到传统车靠石油,日本控制全球供应链,零部件超八万个,支撑制造业。要取代,就得从电动车入手。中国有电池电机技术,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2008年推出F3DM双模车,测试性能稳定。2010年代,中国补贴政策出来,他扩大产能,工厂装配电池包。2020年刀片电池发布,提升安全续航,挤压日本市场。日本企业还专注混动燃油车,王传福推比亚迪出口欧洲东南亚。2023年出口超日本,成全球最大出口商。到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销量214.6万辆,海外47万辆,增长132%。这取代过程带来就业,年收入超25万岗位能达五百多万个,涉及设计供应链。年轻人学编程控制生产线。日本车企销量下滑,关闭工厂,工人离职,供应链断裂。日本工业失去主导,回归靠进口原材料。日系车在中国份额从2020年23.1%降到2025年18%,新能源渗透率不足5%。中国电动车销量暴增,日本被迫转型。王传福继续投资研发,2025年比亚迪生产430万辆,全球份额超30%。日本丰田销量下降,关海外工厂。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一百多国,带动经济。他领导比亚迪在泰国巴西建厂,2025年访问巴西,检查焊接。海外销售目标翻倍,计划出口80万辆。公司营收超千亿美元,市值过万亿。王传福活跃行业,推动技术进步,2025年供应电池给国际企业。员工达70万,创造就业。中国从跟随变领导,日本市场份额缩小。王传福扩展到土耳其,讨论本地化。中国汽车主导电动领域,保有量3140万辆,新注册1125万辆。2025年渗透率有望60%。比亚迪在日本销量破纪录,5月超400辆,跻身进口车前十。目标2025年日本年销3万辆,建100家经销商。日本汽车出口被中国超,2024年中国641万辆蝉联首位。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光是技术,还牵扯全球产业链重塑。日本汽车工业一度养活542万高薪岗位,年薪33万日元左右,但现在面临转型压力。中国这边,新能源汽车产销2025年一季度超300万辆,增长快速。工业和信息化部预测,到2025年人才缺口103万人,包括研发和普工。汽车产业提供大量岗位,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消费需求大,应占更大份额。取代日本过程,避免内卷竞争,政策扩围发力,市场份额全球67.7%。欧盟对新能源汽车监管加强,但中国优势再进阶,品牌百花齐放。比亚迪等企业出口暴增,2025年前7月单月8万辆,有望终结奇瑞出口冠军。全球电动车销量增长34%,比亚迪稳居榜首。
德国之声昨晚(9月9日晚)写道:“德语媒体:德国汽车和中国汽车的对决时刻。正在举

德国之声昨晚(9月9日晚)写道:“德语媒体:德国汽车和中国汽车的对决时刻。正在举

德国之声昨晚(9月9日晚)写道:“德语媒体:德国汽车和中国汽车的对决时刻。正在举行的慕尼黑国际汽车展上,中国是最大的热门话题之一。《南德意志报》评论称,德国汽车工业要想保住霸主地位,就必须摆脱对中国电池的依赖。奥地利ORF电视台评论写道,欧洲汽车工业正在面临同中国车企的一场决战。”这话背后,是整个欧洲汽车行业的集体焦虑。走到车展现场就能感受到这种紧张感。中国展台这边,比亚迪、小鹏、零跑这些整车厂不用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这些电池巨头也都拿出了最新技术。零跑Lafa5的全球首秀让不少欧洲记者围着拍照,他们说这设计“完全颠覆了对中国车的印象”。而德国车企的展台虽然依旧气派,宝马、奔驰、大众一口气发布了十几款新车,但仔细看就会发现门道——宝马iX3用的还是中国电池,奥迪虽然展示了搭载固态电池的概念车,可真正量产还没时间表。最让德国人坐不住的还是电池这块“软肋”。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的企业里中国占了6家,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就占了55.7%的市场份额,超过一半的电动车都在用中国电池。这次车展上,宁德时代亮出的NP3.0安全技术,能让电池热失控时1小时不断电,这种实打实的技术让欧洲消费者很动心。反观德国车企,大众喊了三年的UnifiedCell电池计划到现在还没能量产,保时捷收购的电池公司核心技术还得依赖中国供应链。市场上的变化更让欧洲车企着急。奥地利ORF电视台说这是“输不起的决战”,不是没有道理。中国车在欧洲的份额从去年的2.5%涨到了今年一季度的4.5%,看似数字不大,但增长速度吓人。比亚迪4月在德国的销量居然超过了特斯拉,奇瑞Jaecoo7插混版在德国上市三个月就卖了五千辆,这些具体车型的表现比笼统的数据更有冲击力。更让欧洲人头疼的是中国车企的灵活策略——欧盟对纯电动车加征关税,他们就主攻插混车型,比亚迪海豹U插混版在法国的市场份额已经涨到12%,这都是精准避开贸易壁垒的结果。面对这种攻势,欧洲也开始想办法。今年4月欧盟和中国达成协议,用“最低价格机制”替代原来的反补贴税,要求中国输欧电动车价格不能低于3.5万欧元。这招够巧妙,既把五菱宏光这类平价车挡在门外,又给大众ID.2all这类还没量产的欧洲廉价电动车争取了时间。但中国车企早有准备,比亚迪在匈牙利的工厂2025年底就要投产,到时候本地化生产能降低20%成本,就算有价格限制也不怕。这场对决背后,其实是两种造车思路的碰撞。中国车企玩的是“全产业链出击”,从电池到整车再到智能系统一条龙服务。小鹏在慕尼黑设了研发中心,零跑和欧洲车企Stellantis合作搞本地化生产,连充电标准都在慢慢渗透。德国车企却还在纠结传统优势,宝马坚持“驾驶者之车”,结果智能座舱被用户吐槽像诺基亚;大众花10亿欧元搞AI研发,算法还得找中国工程师帮忙。有意思的是,中国车企正在悄悄改变欧洲人的买车习惯。以前欧洲人买车看品牌历史,现在开始比“智价比”——小鹏P7+的激光雷达系统比奔驰EQS先进,价格却便宜30%;深蓝S07的AR-HUD能把导航投到挡风玻璃上,这种新鲜体验让不少人动心。比亚迪在柏林搞车主俱乐部,零跑在巴黎开体验店,把国内的“用户服务”模式搬了过去,欧洲消费者第一次觉得“买车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的开始”。当然德国车企也不会轻易认输。宝马宣布投10亿欧元研发固态电池,奔驰把电动GLC的快充功率提到320kW,大众联合博世开发自动驾驶系统。但这些动作总显得有点被动,就像《南德意志报》说的,摆脱对中国电池的依赖说说容易,真要建立完整供应链没个五年十年根本不可能。现在的慕尼黑车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变局。中国车企用十年走完了别人几十年的路,从模仿者变成了规则制定者;德国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挣扎,想守住百年积累的优势。这场对决没有硝烟,但比任何战争都激烈。比亚迪海豹U在欧洲卖4.8万欧元,比同级奔驰EQE便宜27%还能赚大钱,这种性价比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实力差距。说到底,这不是简单的企业竞争,而是产业革命的转折点。当汽车从机械产品变成智能终端,当电池比发动机更重要,当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趋势,谁能占住电池、芯片、算法这三个高地,谁就能笑到最后。慕尼黑车展上的这场“对决”,可能正在悄悄改写整个工业文明的版图。
厉害了!坦克500跻身30万以上新能源SUV销量榜前三全新坦克500在9月第一周

厉害了!坦克500跻身30万以上新能源SUV销量榜前三全新坦克500在9月第一周

厉害了!坦克500跻身30万以上新能源SUV销量榜前三全新坦克500在9月第一周销量闯入新能源SUV前三,让新势力的朋友圈多了一位新朋友;并且蝉联非承载式越野SUV、30万以上非承载式越野SUV销量冠军。若您正在寻找一款价位在30至50万元之间,能融合豪华享受、智能科技、越野实力与家庭实用性的SUV——那么,全新坦克500无疑是这个细分市场中极具竞争力的选择。
家人这个榜单看出什么问题了嘛?万万没想到,合资新能源起势的竟然是日系品牌,日产,

家人这个榜单看出什么问题了嘛?万万没想到,合资新能源起势的竟然是日系品牌,日产,

家人这个榜单看出什么问题了嘛?万万没想到,合资新能源起势的竟然是日系品牌,日产,丰田的新能源起来了。这个榜单最尴尬的估计是本田[doge]​​​
蔚来将推出全尺寸SUVES9,车长超5300mm,轴距达3250mm,定位高于

蔚来将推出全尺寸SUVES9,车长超5300mm,轴距达3250mm,定位高于

蔚来将推出全尺寸SUVES9,车长超5300mm,轴距达3250mm,定位高于ES8,对标宝马X7、奔驰GLS等豪华旗舰。基于NT3.0平台打造,ES9将搭载900V高压架构、第四代电驱系统、150kWh半固态电池(续航超950km),并配备线控转向、双腔空悬、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预计售价60-70万元,旨在提升蔚来品牌价值天花板,应对理想L9、问界M9等竞品竞争。ES9的推出标志着蔚来在高端新能源市场进一步强化技术豪华标签与生态竞争力。蔚来ES9蔚来ES8问界M9理想L9
听我一句劝,买纯电车考虑续航时,就控制在600km左右

听我一句劝,买纯电车考虑续航时,就控制在600km左右

听我一句劝,买纯电车考虑续航时,就控制在600km左右很多人买纯电动车时,恨不得买到1000km的纯电续航,生怕车辆趴窝将自己扔到路上。而实际上,这种想法真的可取吗?土豪们看这篇文章可以略过,但普通人还是要主打经济实惠为好。这个观点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买纯电动汽车,最好将续航里程控制在600km左右。我们做个简单的对比就行了。如果一辆车的续航里程从600km提到800km,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堆电池容量,而电池容量每增加1kW⋅h,成本就会增加500块钱。这样简单一换算就可得知,将600km提升到800km,电池成本就是12500元,反映在车价上就是4万元左右。而花了这些钱后,你在日常生活中真的能感受到吗?况且更大的电池就意味着更重的车身,如特斯拉modelsplaid为了实现1200km的续航里程,搭载了一款203.7kW⋅h的电池组,整车重量高达2.2t,这导致这车的操控性和制动距离都出现问题。电池组太大的话,体积就必然更大更紧凑,车身做得也会越来越大。一方面容易引发电池失火等问题,另一方面,过大的车身也会导致停车难,甚至都进不去机械车库。因此将纯电动车续航里程锁定在600km其实就已经足够了,因为这是绝大多数A级燃油车一箱油能跑出来的距离。A级燃油车能跑600km,大家就没有什么不能焦虑。若纯电动汽车拥有800V的快充系统的话,那么也不应该有补能焦虑。更何况哪怕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大家伙的日常通勤距离也不会超过40km。如果超过了,绝大多数人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也不会再愿意开私家车了。这样一来,600km的续航里程,理论上足足可以坚持两个星期。还有就是工薪阶层最关注的性价比问题,600km续航里程的电动车一般处在中端档次上,具有足够的科技含量,不至于为过度的堆料买单。绝大多数车型的价格都在15万~20万元之间,对买得起车的双职工家庭来说问题不大。所以我们还是应该理性看待续航里程为好,最合适的搭配就是600km左右的续航里程再加上800V的高压快充技术,完全可以满足99%的用车场景。至于剩下的1%,则可通过合理的行程规划来解决。
2025年1-8月份新能源车企销量排行榜出炉第一名,比亚迪销量214886辆,

2025年1-8月份新能源车企销量排行榜出炉第一名,比亚迪销量214886辆,

2025年1-8月份新能源车企销量排行榜出炉第一名,比亚迪销量214886辆,同比增长5.5%;第二名,吉利汽车销量941578辆,同比增长115.2%;第三名,长安汽车销量495518辆,同比增长37.5%;第四名,上汽通用五菱销量428990辆,同比增长35%;第五名,特斯拉销量361179辆,同比下滑6.9%;第六名,奇瑞汽车销量309025辆,同比增长64%;第七名,零跑汽车销量297975辆,同比增长117.8%;第八名,鸿蒙智行销量295942辆,同比增长8.8%;第九名,理想汽车销量263198辆,同比下滑8.6%;第十名,小鹏汽车销量246896辆,同比增长271.2%。点评:首先,2025年前8个月新势力车企销量共有三家同比超100%,分别是吉利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三家表现都很不错。其次,特斯拉和理想汽车销量出现了下滑,理想汽车是前十名中下滑最多的车企。其三,前十名中仅有特斯拉中国一家外资车企,其它合资车企竟然没有一家,这就是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市的现状。【来自懂车帝车友圈】
看了1-8月份的国产车企销量目标完成率,我才发现原来那句“得新能源者得天下”不是

看了1-8月份的国产车企销量目标完成率,我才发现原来那句“得新能源者得天下”不是

看了1-8月份的国产车企销量目标完成率,我才发现原来那句“得新能源者得天下”不是假的。前十名里,比亚迪算是个个例,这家专注于新能源的车企,凭借着超级e平台、“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等新技术的推动以及海外市场的迅速扩张(1-8月新能源汽车出口达63.07万辆,超2024年全年水平),在过去的8个月里卖出了新车286万辆,再次成为全市场的“销冠”,2025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达为62%。在比亚迪身后,上汽、一汽以及长安汽车作为央国企,旗下拥有的品牌众多,同时也都孵化出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目标达成率也都超过了60%。而吉利汽车的表现尤为亮眼,借助于吉利银河在销量端的爆发,1-8月份累计销量来到了190万辆,目标达成率为63%,是销量前十车企中最高。奇瑞、东风、北汽以及广汽的总销量也都超过了100万辆,但几家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平平,这也导致像北汽的目标达成率只有36%,想要完成全年销量目标难度不小。总体来讲,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吉利,想要完成年初定下的销量目标都有着一定的挑战,而这也预示着在接下来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各车企都将开始全年销量目标冲刺,年底的车市又要热闹了!
这次应该是公开且态度严明的变态了而且重点提了新能源汽车这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三位

这次应该是公开且态度严明的变态了而且重点提了新能源汽车这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三位

这次应该是公开且态度严明的变态了而且重点提了新能源汽车这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三位部长找各车企一把手开会聊价格战的事儿了这里面还有一个八卦,我听说当时沟通会结束后,三位部长还找其中某品牌的一把手单独聊了40分钟[doge]反正最后结果就是现在基本也没有官降这事儿了(好像特斯拉还有?),但是好处也有,就是现在全都一步到位了,上市价格就直接拉到底[doge]工信部部长表示绝不容忍行业非理性竞争大v聊车
上周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只有宏光破万吉利银河A7销量2730辆名爵MG4销

上周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只有宏光破万吉利银河A7销量2730辆名爵MG4销

上周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只有宏光破万吉利银河A7销量2730辆名爵MG4销量2490辆2个新车都表现不错​​​
这两天拍个大活,预售价130万的仰望U8L!什么叫顶级大、顶级豪华?这就是[嘻嘻

这两天拍个大活,预售价130万的仰望U8L!什么叫顶级大、顶级豪华?这就是[嘻嘻

这两天拍个大活,预售价130万的仰望U8L!什么叫顶级大、顶级豪华?这就是[大笑]仰望u8l新能源汽车​​​
上周的销量数据,因为是月初,各家交付都明显少了一截。比亚迪销量52030辆,永远

上周的销量数据,因为是月初,各家交付都明显少了一截。比亚迪销量52030辆,永远

上周的销量数据,因为是月初,各家交付都明显少了一截。比亚迪销量52030辆,永远的第一,吉利银河19750辆,很猛零跑10790辆新势力继续第一,鸿蒙智行第三,小鹏第四​​​
发现了吗? 中国市场对美国、日本、韩国汽车都开放,但美国汽车只有别克还能混进

发现了吗? 中国市场对美国、日本、韩国汽车都开放,但美国汽车只有别克还能混进

发现了吗?中国市场对美国、日本、韩国汽车都开放,但美国汽车只有别克还能混进前20名。丰田在中国排老三,德国汽车勉强维持,韩国汽车在中国已经完蛋了。咱们中国市场真心做到了海纳百川,给各国汽车品牌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不过消费者眼睛是雪亮的,谁的产品好、谁的产品跟不上时代,大家心里都有杆秤。美系车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萎缩到很可怜的地步,除了别克还能在前20名里见到,其他美国品牌几乎已经消失在主流视野。就连曾经风光无限的福特汽车,也不得不暂停向中国出口部分车型,因为高额关税让它们失去了竞争力。日本丰田虽然还能在中国市场排到第三位,但明显感觉后劲不足。上半年丰田利润大幅下滑,燃油车遇冷而氢能源又遇阻,纯电转型也是困难重重。德国车情况稍好一些,但也在走下坡路。宝马、奔驰、奥迪这些曾经的豪华品牌标杆,现在在中国市场销量与业绩双双下滑,与中国本土品牌的红火形成鲜明对比。最惨的当数韩国车,在中国市场几乎可以说是“完蛋了”。2025年第一季度,韩系车在中国销量仅为9.4万辆,同比减少39.3%。现代和起亚虽然还在努力维持,但那个号称韩国豪华品牌的捷尼赛思简直成了行业笑话,卖一辆车成本高达121万元,亏损速度甚至超过了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韩国车在中国从过去的流行品牌到现在几乎被人遗忘,也就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再看美国市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美国政府对中国汽车紧闭大门,高筑关税壁垒,导致中国汽车无法进入美国市场公平竞争。结果就是丰田在美国排老大,韩国车在美国也能卖得不错,甚至还能压过美国本土品牌。美国市场上半年销量前十车型中只有特斯拉ModelY一款新能源车,其余全是燃油车。皮卡车型占了三位,日系SUV和轿车表现突出。这种市场结构明显落后于时代,新能源渗透率仅有20%,而且以混动为主,纯电车型销量还在下滑。美国人自以为市场很开放,实际上对中国汽车完全封锁,这保护了他们的传统车企,但也让美国消费者无法享受到全球最先进的电动汽车产品。如果没有这种保护主义政策,美国汽车工业可能早就面临巨大挑战了。就在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的同时,中国自主品牌却高歌猛进。鸿蒙智行已经在中国汽车市场排进前五,吉利汽车以月销14万多辆的成绩稳居第二位。比亚迪年销量突破四百万台,是丰田中国销量的两倍有余。中国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在国际市场上也开始崭露头角。虽然目前还没有中国汽车进入美国销量前十,但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市场的封锁政策,而非产品竞争力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无论在技术、设计还是智能化方面都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日-德-韩-美的五级鄙视链已经形成。中国汽车品牌凭借新能源转型实现了“换道超车”,自主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技术迭代快速崛起;美国市场则依托成熟的燃油车体系和消费惯性,维持传统巨头的主导地位;日本和德国车在中间挣扎;韩国车除了在本土和部分海外市场,已经越来越边缘化。如果美国敢对中国汽车放开本土市场,中国汽车将第一时间展示什么叫做真正的竞争力。这不是说大话,而是基于产品实力和技术水平的客观判断。中国电动汽车不仅在价格上有优势,在智能化、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方面也领先全球。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不是靠保护主义,而是靠真刀真枪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公平竞争的环境,让全球消费者都能自由选择最好的产品。只有这样,整个汽车产业才能更快地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福祉,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这个世界正在快速变化,汽车行业的格局也在重塑。那些固步自封、依赖保护主义的车企和国家,终将被时代淘汰。而拥抱开放、积极参与竞争的企业和国家,将会引领未来。我相信中国汽车产业的道路会越走越宽,不仅在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也会证明自己的价值。参考资料:丰田上半年利润大跌,燃油车遇冷氢能遇阻,纯电转型能否助其破局?——搜狐网
最近陪朋友逛二手车市场,发现一个残酷现实——某些车,买的时候是真香,卖的时候是真

最近陪朋友逛二手车市场,发现一个残酷现实——某些车,买的时候是真香,卖的时候是真

最近陪朋友逛二手车市场,发现一个残酷现实——某些车,买的时候是真香,卖的时候是真惨。尤其是以下这三类车,车贩子收来都头疼,现在不少人正在疯狂抛售,价格跌成白菜都没人要!第一类是技术落后的新能源车。现在新能源车更新换代比手机还快,两年前)的技术,放现在就是“工业垃圾”。比如没有800V快充的“老古董。这些普遍是2023年前的电动车,只有400V平台,充电速度太慢,30%-80%要40分钟,但现在800V车型15分钟充满。再比如续航<500km的“电动爹”,早期NEDC标500km的车,实际跑300km就趴窝。而现在新车CLTC轻松600km+,老车二手价直接腰斩。最后是“油改电”的杂牌车。合资品牌“油改电”车型(如大众宝来纯电、丰田C-HREV),电池布局,底盘操控都不好说。网友锐评:“买这车不如买辆雅迪,至少不会自燃!”所以买二手新能源车,只认纯电平台,再加上800V快充+续航500km是底线,否则别碰。第二类是空间小的新能源车。中国人买车就认一个真理:“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空间小的车注定吃灰。比如微型电动车像欧拉黑猫、奇瑞小蚂蚁这类车,新车卖7-8万,开两年二手价只剩3万。再比如紧凑型SUV“伪七座”,像比亚迪宋PLUSDM-i七座版,第三排连孩子都嫌挤,真没必要。若要二手新能源车,轴距<2.8米的慎买;七座刚需的话,直接看理想L8、传祺ES9,别贪便宜买伪七座。第三类是50万以上的豪华新能源车。毕竟有钱人玩车像换手机,但普通人接盘,只能血亏。比如高合HiPhiX,新车卖80万,两年后二手价不到30万,而现在的企业都找不到了。再比如技术迭代快的过气旗舰,如2023款的蔚来ET7,当时算顶流,现在被ET9碾压,二手价跌40%。所以买豪华新能源车,买新不买旧;真想捡漏的话,等新车发布半年后,老款价格会暴跌。考虑到车贩子也有资金压力,如果一辆车摆俩月还没卖掉,砍价空间极大,也是我们捡漏的最好机会。【来自懂车帝车友圈】
我真的服了我对象,兜里比脸还光,一分钱没有,周末就带我去试驾特斯拉。在主驾跟销售

我真的服了我对象,兜里比脸还光,一分钱没有,周末就带我去试驾特斯拉。在主驾跟销售

我真的服了我对象,兜里比脸还光,一分钱没有,周末就带我去试驾特斯拉。在主驾跟销售员吹,说在考虑买奔驰还是宝马。关键是人家还时不时回头问我感觉咋样?要不就提这个?说实话,我都不好意思搭话。对象还自己演得挺带劲。朋友们,你们平时见过这种人吗?[捂脸哭]​​​